为了降低建设成本,有必要将机场氢燃料配置与整个地区的氢能产业发展统筹考虑,例如机场储氢能力一般根据氢能航空器机队最大规模确定,在航班执飞的非高峰时段过剩的氢燃料可以在机场的其他地方使用,或者出售给第三方以增加航空运营商的收益,附近地区的汽车加氢站、发电厂和工业企业都可能成为受众。换言之,虽然机场用氢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但其不应被视作氢能产业终端的孤岛,而应当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辐射效能的枢纽节点,在满足航空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氢燃料的分配调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放大其基础设施投资潜力。
氢能航空运营首先要分析购买氢燃料的费用。根据麦肯锡公司的研究结论,到2050年液氢燃料每吨价格约为1800欧元,不过由于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资,航空公司很可能附加所谓的机场建设费并最终分摊到了每位旅客,按照20%的费率计算则此时的氢燃料成本为每吨2200欧元,近似为传统航空燃料的2倍。虽然液氢较传统航空燃料有2.79倍的能量密度优势,但考虑储罐的质量后,前者综合质量效率仅相当于后者的61.2%,若认为两种燃料在航空器上的利用效率相同,氢燃料使用成本比传统航空燃料高14%。
另一个影响运营成本的因素就是氢能航空器自身的产品特性。有分析认为,储氢罐和燃料配送系统以及更大的机体可能会使得氢能航空器较737或A320的维护费用增加47%。即便燃料加注时间与现有机队持平,氢能航空器略低的巡航速度可能会使得飞行时间延长、飞行循环减少,同时更少的载客量也意味着运营效率的降低。综合各种因素,氢能航空器的飞行生产率大概会出现18%的损失,加上上调的航空器销售与保障支出后这一部分的合计费用较常规飞机上升了26%。再与燃料成本合并加权,氢能航空的运营成本要高出21%左右。
如果说电动飞行的经济性在使用初期存在一定争议、运营的价格优势潜力展示尚不够充分的话,那么氢能航空的经济性可能更是一个长期困扰航空界的系统性问题,特别是在2035—2040年面向干线运输的氢能航空器刚开始进入市场时,航空公司所承担的额外成本可能远不止21%这么简单。例如,新机采购费用有可能是常规飞机的2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说服运营商启动氢能航空产业配套工作需要强大的外部助推力。